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工龄一样,我领900元他拿5000元!养老金到底差在哪?

工龄一样,我领900元他拿5000元!养老金到底差在哪?

时间:2025-10-24
浏览量:15
分享:

关于养老金的疑问这个您找到答案了吗?

很多人以为只要社保缴费年限相同

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就该差不多

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明明缴费年限一样

养老金却天差地别的背后原因

帮大家把这笔 “养老账” 算明白

养老计算,不止看 “年限” 这一项

要弄清楚养老金差距的根源,首先得了解养老金的计算逻辑。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退休人员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主要针对 “中人”,即建立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除了缴费年限,还有多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最终金额。

先看基础养老金,它的计算公式是: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这里面就藏着两个拉开差距的 “关键变量”——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再看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比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55岁是170,50岁是195)。这部分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缴费基数和缴费金额。

简单来说,就算缴费年限相同,只要在 “当地社平工资”“缴费基数” 这两个核心点上存在差异,最终的退休金就可能相差好几倍。

3个核心差异,揭开退休金差距的真相

这是造成差距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通常与您退休前多年的月平均工资挂钩。

你的缴费基数高,个人账户里的钱就多,退休后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自然就高。

他的缴费基数低,即便工龄一样,个人账户积累少,养老金也就低了。

举个例子:假设A和B都在某城市缴费22年,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为6000元。

A一直按最低基数(6000×60%=3600元)缴费,每月个人缴纳金额为 3600×8%=288元,一年就是3456元,22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计算利息)约为76032元。

B是高薪人群,按最高基数(6000×300%=18000元)缴费,每月个人缴纳金额为18000×8%=1440元,一年就是17280元,22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计算利息)约为380160元。

单看个人账户养老金,若两人都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

A的个人账户养老金:76032÷139≈547元

B的个人账户养老金:380160÷139≈2735元

仅这一项,B就比A多2188元。再加上基础养老金的差异,差距会更大。现实中,很多灵活就业人员为了减轻负担,会选择按最低基数缴费;而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的职工,缴费基数往往较高,甚至能达到上限,这就为退休金差距埋下了伏笔。

缴费年限的“细微”差别

“工龄”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养老金计算精确到“月”。您以为的30年工龄一样,可能他是30年零1个月,您是29年零11个月。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中,这微小的差别也会体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视同缴费年限” 的认定。对于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就参加工作的人,这段时间的工龄被称为“视同缴费年限”。这部分年限的认定需要准确的档案材料佐证。如果老李的档案材料齐全,认定顺利,而老张的档案有缺失,导致部分年限未被认定,那么两人的“总缴费年限”其实就已经不同了。

地区差异——“退休地”的金字塔

养老金的高低与退休时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直接挂钩。这是一项“社会红利”。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退休,社会平均工资高,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基础部分就高。

在三四线城市退休,社会平均工资低,养老金自然就低。

如果因为工作调动等原因,最后是在一个经济更发达的城市办理的退休,那么即使你们之前的经历完全相同,他的养老金也会因为“沾了城市的光”而比你高。

看到这里,大家的疑惑应该解开了

养老金的“含金量”

远不止“工龄”这一个维度

它是由 “缴费基数、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地区工资水平、补充年金” 等

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复合结果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是养老金的“黄金法则”

基数调整沟通:

每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调整后,HR需及时将调整信息告知员工,解释基数变化对个人社保缴费金额和未来养老金的影响,避免因员工不理解产生误解和纠纷。比如,当员工工资上涨导致缴费基数提高时,要向员工说明增加的缴费部分会直接计入个人账户,未来退休后能领取更多养老金。

社平工资信息更新:

企业需及时关注各地社平工资的发布情况,因为社平工资不仅影响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还与员工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计算密切相关。在计算员工相关薪酬福利时,若使用过时的社平工资数据,可能导致企业薪酬计算不准确,引发员工争议。


END

来源:广州人社、人力百科互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