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协同合力 汇聚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协同合力 汇聚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时间:2025-10-24
浏览量:21
分享:

协同合力

汇聚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陕西省相关部门夯实工作力量,让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持续发展,各类要素保障更加有力。

安享幸福晚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省人口老龄化总体情况,截至2024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87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2.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标志着我省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02年至2024年间,我省老年人口占比从12.85%飙升至22.4%,年均增长率约0.72%,这一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5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呈现明显加速态势。

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据悉,陕西省深入贯彻《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初步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且符合省情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服务类型多元化,涵盖基本养老服务、中高端养老服务、旅居养老等;二是供给主体多样化,政府、公办机构、民办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三是服务模式智慧化,部分地区已试点“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


01
建设符合省情实际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陕西省民政厅厅长李智远在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报告我省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时表示,我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养老服务工作,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重点督办建议、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给予养老服务工作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省民政厅会同各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推动召开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台《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加快建设符合省情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供给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转变,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西安、宝鸡等9个市被纳入国家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西安市养老服务工作受到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扬。

应势而谋,顶层制度设计更加成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省级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2023年颁布实施《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2024年修订《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长兴、李晓英多次带队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调研视察,省人大社会委连续6年开展了养老服务立法调研、专题调研和执法调研,多措并举推动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和监督支撑。


02
持续拓展要素保障质效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

“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8.75亿元,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5200万元,支持养老服务项目建设。陕西省财政厅下达各级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19.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将3万亩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全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通养老服务设施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省教育厅在28所高校、33所中职院校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等涉老专业11个,专业布点115个。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7.6万人次,超8000名养老护理员和近3000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取得相关等级证书,人才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工作力量,让养老服务持续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养老服务从业者,以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人员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逐步提高我省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红建议,关注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与负担性,扩大中低收入群众适配养老机构的供给,确保质量可靠,价格可承受。关注人才结构性短缺及可持续性弱的问题,政府主导、教育、民政等部门从顶层设计,专业设计,职业培训及社工培训多方面构筑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做好养老服务大文章。


03
完善多元供给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产业融合发展

多元供给,各类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各级政府部门聚焦养老服务痛点、堵点问题,持续探索创新,让养老服务供给内容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报告显示,我省不断完善多元供给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18个全国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示范县(区),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建成440个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数量分别为2538家和9419家,运营率分别为86%和77%。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截至2024年末,全省完成4.7万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老年助餐点4929个。

稳步提升支付保障水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持续调整基本养老金,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十四五”以来,省民政厅下达123亿元,为全省492.4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下达3936万元,为全省2.6万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试点,累计积累养老资金50亿元,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提供了更坚实的资金支撑。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两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签约金额近百亿元。发布《养老服务白皮书》,推进旅居养老,与17省份签订《银发经济旅居康养合作框架协议》。实现银企对接与养老金融双向赋能,推动“险资入陕”规模近百亿。构建“养老+文化+旅游+科技”生态圈等。


04
我省的养老工作仍需持续努力建议高度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

持续探索,创新养老服务质量不断优化。陕西省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主任惠进才审议时表示,总体来看,我省的养老工作仍需持续努力。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任务重。2024年60岁以上老人达887万人,未来10年占比将由22%增至30%左右。二是投资少。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不足,有重“少”轻“老”现象。三是不平衡。关中好于陕北陕南,陕南好于陕北,城镇好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相对落后地区。四是养老工作中消防、医保、助餐、助医长护险等关键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建议持续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建议高度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审议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水利说,补全农村养老短板,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群体,扩大县域养老项目倾斜,优先在乡村振兴重点县布局区域养老中心,加快护理型床位乡镇全覆盖的步伐。探索“县聘乡用”护理员共享模式。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军营审议时建议,高度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有些地方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营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推进相互交流,推广成功经验。

在保障医疗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真正推动医疗服务可及性与人文关怀同步提升,让养老服务持续发展。审议报告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玉明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支持建设智慧互助的养老平台,推进养老服务的智能匹配,保障养老产业合理有序运行。

来源:《法治与社会》2025年第10期